首页  老师微信  作文批改  电子版下载  期末压轴卷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小结




本资料下载码是:zkfiwdrn

第二单元知识小结

一、字词盘点

1.

(1)难读的字

(sòng) (shì) (jì)  (táo) (guàn)

(jiāo) (nuò) (ruò) (zhòu) (yuàn)

(zhènɡ) (bī)

(2)难写的字www.duopin.cn

:左边“耒”中间一横短,最后一笔捺变成点。

:第二笔是点,第五笔是提。

:左边的“土”最后一笔变成提,要在“唐”的左上方。

:左边最后一笔变成提,右边是反文旁,不要写成折文旁。

:中间是两横,不要写成三横。

:右上方是“土”,不要写成“士”。

考试点睛

区分形近字是考试中的一个常考点,常见的考查形式有:

给形近字组词。给熟字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3)多音字

2.

(1)必须掌握的词

守株待兔 宋人 耕田 骄傲 谦虚 懦弱

尘土 代价 池塘 倒映 欣赏 匀称 别致

传来狮子叹气

(2)近义词www.duopin.cn

奚落~数落 和睦~融洽 骄傲~傲慢

理会~理睬 荒凉~荒芜 惊讶~惊异

朴素~朴实 谦虚~谦恭 轻蔑~轻视

懦弱~软弱 羞耻~耻辱 兴奋~激动

欣赏~观赏 精美~精巧 匀称~均匀

别致~新颖 抱怨~埋怨 犹豫~迟疑

凶猛~凶恶 疲劳~疲倦 抛开~抛掉

生涯~生活 固然~诚然 清闲~安闲

推究~探究 安逸~舒适 尊敬~尊重

(3)反义词

轻蔑?尊重 羞耻?荣耀 傲慢?谦恭

谦虚?骄傲 懦弱?勇敢 荒凉?繁华

朴素?奢华 兴奋?镇静 奚落?赞扬

别致?普通 抱怨?理解 犹豫?果断

凶猛?温和 机灵?呆板 注意?忽略

没精打采?神采奕奕 沉重?轻松

蜿蜒?笔直 清闲?忙碌 清洁?肮脏

遗忘?牢记 尊敬?鄙视 衰退?振兴

懒惰?勤快 一无所为?功成名就

(4)词语归类

带有反义词的词语:翻来覆去

类似的词语:古往今来 舍本逐末 大惊小怪

②AABB式词语:痛痛快快www.duopin.cn

类似的词语:郁郁葱葱 严严实实 隐隐约约

③AABC式词语:层层波纹

类似的词语:亭亭玉立 依依不舍 滔滔不绝

修饰词积累:轻蔑的神气 荒凉的废墟 厚厚的尘土

漂亮的鹿 美丽的珊瑚 凶猛的狮子 傲慢地问

谦虚地回答 惊讶地说 高兴地叫起来 机灵地支起耳朵

悄悄地逼近

动词积累:噘起了嘴 皱起了眉头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滥竽充数 掩耳盗铃 自相矛盾

刻舟求剑 画蛇添足 杞人忧天 井底之蛙 杯弓蛇影

南辕北辙 守株待兔


二、佳句积累

1.语言描写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

这几句话是写陶罐受到傲慢的铁罐奚落之后的据理力争。对于铁罐的无理取闹,陶罐表现出谦虚克制的态度,不和质地坚硬的铁罐去碰撞,然后用“但”字一转,说这“并不是懦弱”,因为罐子“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这是罐子的职责。至于盛东西,陶罐说:“我不见得就比你差”,这是从履行职责能力上讲的。“再说”后面的省略号,略去了一些别的理由,从下文许多年代以后,陶罐光洁如新,铁罐消失得无踪无影可以看得出来。

2.比喻句www.duopin.cn

(1)池水清清的,像一面镜子。

这句话把池水比作镜子,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池水清澈的特点。

(2)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这句话先用两个“多么”写出了鹿匀称的身段、精美别致的角,再把鹿角比作珊瑚,将一只漂亮的鹿展现在读者面前。

3.反问句

(1),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这句话虽然末尾是感叹号,但却是反问的语气,表现出鹿对自己的腿很不满意。

(2)亲爱的姐姐,你难道不会疲劳?

池子用反问的语气从侧面表现出了河流的忙碌与劳累。

(3)水要流动才能保持清洁,这个自然规律,难道你已经忘掉?

河流用反问的语调,向人们揭示了一个自然规律:水要流动才能保持清洁。


三、考试热点

1.《守株待兔》常常考查解释单个词语,或把文言文译成现代文,或是考查这则寓言的寓意。

2.《陶罐和铁罐》常常考查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或是从中懂得的道理。

3.《鹿角和鹿腿》一般会考查文中出现的比喻句,或鹿的心情的变化。www.duopin.cn

4.《池子与河流》一般会考查学习课文后,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1+X”阅读

推荐篇目:《拉·封丹寓言》

推荐理由:《拉·封丹寓言》是世界上著名的寓言故事集之一,由法国著名诗人拉·封丹编著。《狼与狗》《知了和蚂蚁》《狮子和老鼠》和《冒充羊倌的狼》等脍炙人口的故事,伴随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美丽童年、少年直至成年。

阅读方法:这本书适合我们朗读感悟,可以通过和大人一起读的方法,读懂故事内容,体会里面所蕴含的寓意。







©2011-2023 多品小学教育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160158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