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是一个过渡的年级,应该及时培养孩子的各项能力。三年级学生共同特点是积极做事,什么都想听一听、看一看、干一干,但是又缺乏耐心,愿意主动参加集体活动,开朗活泼。与二年级孩子明显不同的是,朋友突然多起来了,互相联系,成群结队地玩耍。由于三年级学生的行为多变好动,对什么都想看个清楚,所以去什么地方手脚都不稳当,常受到指责和批评。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指责只起短时作用,孩子不生气,过一会就故态复萌。
三年级学生的压力感相当明显,老师的授课量比二年级时大,知识学习广泛了,语文学科低年级主要是一些非常基础的知识,拼音、生字、词语读几遍,抄几遍,只要孩子下功夫记一般不成问题。但是三年级就有所不同了,除了掌握以上基础知识外,需要记忆、背诵大量的汉字和诗词,还要学会写作文。并且,作业本上更多的是一些比较“活”的题目,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这些题目是没有什么最标准的答案,可以是一题多解,不像学习生字、拼音怎么读就怎么读,这个字怎么写就怎么写,而是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础必须扎扎实实的掌握,该读还要读,该抄的还得抄。同时不定期的要拓展孩子的思维,从不同角度去考虑问题。
三年级的学生普遍在阅读方面比较薄弱,源于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不勤于思考,导致写作能力不高,没有素材可写,应该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尽情地读,读中有悟:悟情、悟景、悟得。
写作方面应该让学生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如:摘录好词好句,多阅读课外书籍,多背诵古诗词、多写读后感,带学生参观厂矿、各种自然景观,调查家乡的变化等。我们会在每个单元的教授中安排有口语交际和单元教材相吻合的习作。每次课后的小练笔,我们都认真地加以指导。每周要求学生灵活得应用课内外所积累的好词佳句写一篇质量较高的观察日记。暑假里还让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以多种形式将好词好句、名言警句摘录下来。
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有所提高,他们会自觉地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积累了写作素材,学生的写作功底得到了培养,语文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学生用词更准确,句子写得更生动、更具体,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的直抒胸意、畅所欲言。他们还能将课堂上掌握的学习方法迁移到自己的学习中去。
教学归根结底,是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教学担负着的积累语言的任务,包括语言材料、语言范例、语言知识三方面的积累。语言材料主要是指汉字和词语;语言范例是指好词佳句、名段名篇名作;语言知识是指同语言材料、语言范例的掌握密切相关的字词句篇、语法逻辑等知识。语言积累的方式各不相同:读中积累、学中积累、说中积累、用中积累、课外阅读中的积累等。
由于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正处于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这一特点又决定我们的教学不能操之过急。所以,我们应该由浅入深地把形象知识和抽象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建立起抽象思维的学习方法系统。
©2011-2023 多品小学教育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160158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