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丽 ;雀;散;牙;心;手;头;舌
二、竟然;仍然;果然;安静;平静;宁静
三、
(1) 一轮鲜红的太阳;一面明亮的镜子;一个清新的日子
(2)别再贪睡了;别再留恋着梦里;将珍惜时间的感情表达得更为强烈(意思对即可)
(3)要珍惜时间。(意思对即可)
一、按要求写句子
(1)我读完了那本课外书。(改为“被”字句和“把”字句)
(2)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运用句中的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3)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照样子,扩句)
________小鸟在树枝间________歌唱。
二、按要求写句子。
①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用下划线字仿写句子)
②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仿写拟人句)
③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划线字造句)
三、课外阅读。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注解】 雪:指梨花
(1)除了以“雪”比喻梨花,诗歌还用了哪些词来描绘梨花?写“柳深青”有什么目的?
(2)看着雪白的梨花,诗人为什么会产生“惆怅”的心情?(请用原诗回答),这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
(1)我把那本课外书读完了。那本课外书被我读完了。
(2)小树摆动着枝叶,向我们点头微笑。
(3)美丽的;动听地
二、
①春天到了,我们向小鸟问好,向花儿问好,向小草打招呼。
②天黑了,玩耍中的小乌被妈妈叫回了家。
③既然决定这么做了,就要对自己有信心。
三、
(1)淡白、清明,是为了衬托梨花的洁白以及繁盛。
(2)“人生看得几清明”, 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
一、下列词语互为反义词的是( )
A. 叮咛---嘱咐
B. 辽阔---广阔
C. 饱满---干瘪
二、“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句中的省略号表示( )
A.列举省略
B.说话断断续续
C.省略了说的话
三、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她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小女孩坐在那儿,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
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__人们说__谁也不知道__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__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__
(1)给最后一自然段加上标点。
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__人们说__谁也不知道__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__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__
(2)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小女孩的幻想________是美好的,________这个幻想是不能实现的,________她幻想的地方实际上不存在,________她只能活活冻死街头。
(3)小女孩渴望留住奶奶的心情是非常急切的。请在文中找出最能体现这种心情的词语。
(4)“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一、C
二、 C
三、
(1)“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说。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2)虽然;但是;因为;所以
(3)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
(4)句子里有两个“曾经”和两个“幸福”。曾经,指的是在火柴擦燃中产生的幻象。前一个“幸福”,联系前文可知其含义: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通过这两个“幸福”,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压抑心头的满腔悲愤,感受到作者对穷苦人民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一、下列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嘀咕:指在私下里说,大声地说。
B. 七上八下:形容心里慌乱不安,无所适从。
C. 争先恐后:抢着向前,唯恐落后。
二、下列词语书写和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争吵 好闻 梨子 钥匙(chí)
B. 淡黄 邮票 颜料 缤纷(bīn)
C. 飘落 合饭 丰收 喇(là)叭
三、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公孙仪谈吃鱼
公孙仪在鲁国做宰相,他非常喜欢吃鱼。在他任职期间,许多人买了鱼给他送礼,可是公孙仪从来不收。
__老师__您不是很喜欢吃鱼吗__公孙仪的学生向公孙仪笑着问__现在有这么多人给您送鱼您都不接受__这是为什么呢__
公孙仪说:“正因为我爱吃鱼,所以才不收人家的鱼。如果我收了人家的礼,就要按人家的意愿办事,就难免要犯法,一个正直的人不该这样做。试想,如果我犯了法,就成了罪人,还能吃到鱼吗?现在爱吃鱼自己去买,不是一直可以吃到鱼吗?”
从此以后,公孙仪的学生也照着老师的话严格要求自己。
(1)给第二自然段加上标点。
________ 老师________ 您不是很喜欢吃鱼吗________ 公孙仪的学生向公孙仪笑着问________ 现在有这么多人给您送鱼您都不接受________ 这是为什么呢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①一直:________。
②难免:________。
(3)找出文中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并造句。
(4)“现在爱吃鱼自己去买,不是一直可以吃到鱼吗?”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
①要吃鱼,花钱买。
②只吃自己买的鱼,不吃别人送的。
③不收别人送的礼,秉公办事,就能生活平安幸福。
(5)短文反映了公孙仪具有________的好品质。
一、A
二、B
三、
(1)“ , ? ” , “ , ? ”
(2)总能,持续不断或状态持续不变;不易避免。
(3)如果……就……:如果没有绿叶的衬托,就没有花儿的香艳。
(4)③
(5)廉洁公正
完整版请下载
©2011-2023 多品小学教育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160158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