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测试卷1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一、读拼音,写词语。
本质 障碍 荧光 躲避 潜水
索取 豆荚 锐利 按照 舒适
二、比一比,再组词。
竖(竖立) 绳(绳索) 豌(豌豆) 证(证明) 蚊(蚊虫)
偷(小偷) 愉(愉快) 僵(僵硬) 探(探索) 撼(撼动)
三、便:biàn方便 pián大腹便便
称:chèn相称 chēnɡ称呼
四、的确—(确实) 温和—(温柔) 穷苦—(穷困)
模仿—(仿照) 研究—(探讨) 依赖—(依靠)
慢吞吞—(慢腾腾) 出乎意料—(出乎其来)
五、填写反义词。
灵巧—(笨拙) 紧密—(松散) 舒适—(难受)
六、选词填空。
启发 启示
2、他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认真观察生活,勇于实践,就可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3、爷爷年纪大了,反应不再那么(敏锐),有些(迟钝)了。
七、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横)七(竖)八 (呼)风(唤)雨
(腾)云(驾)雾 (归)根到(底)
从上面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1、孙悟空腾云驾雾,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
2、靠什么来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科学技术。
3、那么多问题没有弄懂,归根到底是因为没有认真听讲。
八、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1)裹的意思是包缠,写出了豌豆生活环境的狭小。落在这样的地方,小豌豆并没有抱怨,可见它是一粒随遇而安的豌豆。
(2)请找出本文中的比喻句:青苔把它裹起来,它躺在那儿真可以说成了囚犯。
(3)最后一粒豌豆说:“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吧”,说明它懂得事物的发展规律,能适应不同的环境。
2、(1)第2、3、4句具体介绍了实验的方法:一是 拉绳子,放铃铛 二是 蒙上蝙蝠的眼睛。蒙上眼睛是为了 不让蝙蝠看到镜子 。放铃铛是为了 在蝙蝠碰到绳子的时候绳子能发出响声 。
3、科学家又做了两次实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从这两次实验可以看出,蝙蝠在夜间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 耳朵和嘴巴 。
4、这句话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了20世纪的一些发明创造,有力地说明了拥有了科学技术,人类就能改造自然,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上天入地已不再是神话。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连过去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
这句话还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我们现在的生活与古代王公贵族的生活进行比较,突出了我们现在生活的优越,科学技术令人类的生活变化巨大。
第二单元测试卷2
一、看拼音,写词语。
chónɡ dié yǐn bì
( ) ( )
xuǎn zé pāo kāi
( ) ( )
là yuè yí wèn
( ) ( )
chù jiǎo lǎo hǔ
( ) ( )
二、火眼金睛,辨字组词。(6分)
三、花落谁家。(6分)
正月( )香又香
三月( )连十里
五月( )红似火
八月( )满枝黄
十月( )正上妆
十一月( )供上案
四、日积月累古诗句。(5分)
1.俗话说:“当局者迷, 。”
与之相对应的诗句是“ , ”。
2.当别人遇到困难停滞不前,或遭受打击自暴自弃时,我会用“ , ”来劝他。
五、句子模仿秀。(9分)
1.即使在冬天,只要气候温和,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用加点词写句子)
2.叶老对爬山虎观察得很仔细。《爬山虎的脚》写得具体生动。(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3.讨论会上,大家发言很猛烈。(修改病句)
六、我能填正确。(8分)
1.《题西林壁》是 的作品,“题”在这里是 的意思,古诗前两句概括地叙述了 ,后两句讲了诗人 。
2.《游山西村》是 代诗人 的作品,诗人以一个“ ”字贯串全诗,表达了 的情感。
七、课文回放。(共12分)
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suì)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1.给加点字注音。(4分)
堤岸( ) 骤雨( )
耙扫( ) 朝着( )
2.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住宅的位置、 、 、 。(3分)
3.该段第一句话说明了什么问题?(综合全文回答)(5分)
八、快乐阅读岛。(共17分)
会做加法
同学们!你们会做加法吗?1+1=2;100+35=135……100+250+50=400……这是数学上的加法。两个数相加,三个数相加,多个数相加……
1支钢笔+1支圆珠笔=两用笔,1副眼镜+1根金属链=防摔眼镜,1支铅笔+1个橡皮=带橡皮的铅笔……这是发明中的加法,加法构成的发明。两件东西或者多件东西相加,会得到一件新东西——这就是发明。
加法来自于生活中、学习中、生产中、游戏中的某种需要。当你需要雨伞而身边只有书包,你会想到“把书包变成雨伞该多好”——书包+雨伞,这就是根据需要而萌发的一个发明想法。
加法的发明技巧,在发明技巧中叫作组合法。将几种东西的用途或特点巧妙地组合起来,“加”到一起,就会创造出一件东西。
皮箱的用途是装衣物,车轮的用途是滚动式移动。皮箱+轮子=旅行箱,这正是加法的妙用——可以推着走的箱子,推比搬要省劲多了。为了更方便些,你还可以再做一次加法——加一个拉手,拉比推更方便。皮箱+轮子+可折叠拉手,这就是市场上出售的旅行箱。
厨房里有许多发明都是巧妙地运用了加法。比方说,多功能锅。它是把烙饼锅、涮羊肉锅、煮饺子锅三种锅的功能组合到一起构成的。又如:油炸铲,它是把普通铲和漏勺的用途加起来构成的。
春节放鞭炮时,也许你也会发现“加法”构成的发明。放炮可以听到“砰”“叭”声响,放花可以看到五彩缤纷的景象。二者相加,就发明出一种新型花炮——响声和色彩一起呈现出来。
同学们,加法使你们着迷了吗?
1.填空。(4分)
巧妙地( ) ( )的发明
( )地运用 五彩缤纷的( )
2.文中有5个破折号,它们都起 的作用。(2分)
3.发明中为什么要用加法呢?(3分)
4.文中提到哪些东西的发明运用了加法?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的发明运用了加法。(4分)
5.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4分)
九、作文。(30分)
你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那么你肯定仔细观察过你周围的动物或植物。把你观察的事物写成一篇作文,注意写出事物的特点和让你感兴趣的地方,不少于400字。:
©2011-2023 多品小学教育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16015826号